2012年度研究性教学课程观摩系列活动之九——《食品微生物学》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03-27浏览次数:14

    3月26日上午8:00,生物与环境学院承办的研究性教学课程观摩活动的第三门课程―《食品微生物学》在53201教室如期进行。该课程由食品系袁勇军博士主讲,教务部、生物与环境学院领导、各学院一线教师、上课学生等100余人参加了此次观摩活动。
    《食品微生物学》是针对食品与科学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主要讲授与食品相关的微生物结构和功能、营养与代谢、遗传与育种、微生物在食品中的生长规律、控制方法及应用的基本原理、方法、技术和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微生物显微测微技术、培养技术、接种技术、分离和纯化技术、无菌操作技术等微生物基本操作技能。通过设计一些与生活实践相关的传统食品,促进学生自主检查文献,小组研讨学习,达到学生理解课程核心理论知识,了解食品微生物的应用机理及调控方法,掌握自主检查文献获取知识及小组合作研究问题的方法等目的。

 
    此次供大家观摩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式课,袁老师从课程的背景、内容体系设置,引出了本节课程的研讨主题:微生物在食品发酵中的应用,要求学生借助所学理论知识力所能及地诠释相关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调控方法。然后是学生的主题汇报,第一小组选择的主题是“酸奶的制作工艺及其微生物”,结合酸奶的制造工艺,重点讲述了酸奶发酵所使用的微生物种类及其基本的生物学特性,从微生物代谢角度认识了两种酸奶菌种的共生关系,分析了酸奶变质的可能途径及控制技术,在讲述过程中还涉及到直投式酸奶发酵剂等研究热点问题。第二小组选择的主题是“啤酒酿造工艺及微生物”,他们在实地参观了百威英博啤酒公司生产过程以后,结合啤酒的生产工艺,讲述了啤酒生产的微生物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代谢途径、发酵工艺的控制机理和方法、微生物污染途径及相关的杀菌技术。汇报小组结束后接受其他小组同学的质疑,从问与答的状况看出,汇报小组在课下不仅对相关知识进行了广泛的收集整理,而且进行了深入学习与研究,对食品在生产中“使用什么微生物?为什么要使用这种微生物?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如何调控”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加上主讲老师的及时点评与启发引导,真正达到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与应用的课程教学目标。最后是袁勇军老师的15分钟说课,袁老师首先介绍了课程的历史沿革及现状,从课程应对的工作任务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说明了课程的地位与性质;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确立课程教学目标;根据“对接工作岗位、理论与实训结合、及时反应社会和行业需求”的原则,将课程内容分为三个部分,每部分内容设置若干模块并适时穿插相关的技能训练,这样破除了原有内容分散、与专业结合不紧密的弊端,有利于教和学。课程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多课堂授课,采用情景体验式、案例分析式、讨论合作式、互动引导式等多种教学方式,着重讲述了学生以“食品生产者和监管者”的角色“情景体验式”以及讨论合作式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方式。教学效果采用“过程化评价体系”。袁老师还介绍了一些与课程相关的教材、学术期刊、试题库和网络资源,教和学的互动途径,以便于学生课外学习、提高和拓展。整个说课过程轻松活泼、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基本回答了“为什么要学、学什么、怎么教和学”的问题。
    合作研究性教学旨在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本节课很好地给予了诠释,精彩的研讨教学与说课博得了师生们的阵阵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