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研究性教学课程观摩系列活动之1——《大学英语3》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3-18浏览次数:10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新学期伊始,由基础学院承办的2013年度首场研究性教学观摩课程——《大学英语3》于3月15日下午1点30分在回龙校区2219教室准时拉开序幕,主讲人是基础学院大外部的盛囡囡老师。学校各级领导、各学院的教师一百余人参加了本次观摩活动。
    盛囡囡老师将“研讨式六步教学法”在45分钟的课堂上做了集中体现。直观的教学体验、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启发式的提问、开放式的活动课堂,所有这些均以其特有的方式做出了精彩的呈现。
    课文导入紧扣主题。本节课是对课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二阶段的学习,教学重点是以课文第8段为例介绍“描写文”的写作特点及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惜所有。盛老师以课文中拥有视听能力的人对周遭漠不关心与失去光明的人对光明强烈渴望二者之间的对比导入新课,以学生配乐朗读的形式开始景物描写段的学习,情景真实,贴近生活,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衔接紧密,过渡自然。按照“情景--探索--协作--评价--操练--运用”六步骤,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度过。在教学设计上体现了继承与发扬,改革与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以师生对话为主要学习形式;二是注重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尽可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三是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四是创设语言环境,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有力支持;五是教学目标定位准确,并在教学中得到具体落实;六是教学源于课本又不局限于课本,学生学的有趣而轻松。
    关注学生,给学生更多发挥空间。张正东教授曾说过:“在外语教学中,知识是技能的酵母,酵母是酿酒的必要因素,离了它酒酿不出来,但是用酵母的目的不是为了生产酵母,而是为了生产酒。所以在外语教学中,知识非教不可,而教知识也只能为培养语言技能和运用能力服务”。在本节课中,盛老师介绍了描写文的写作特点后,设计了比如观察同学吃苹果、观察校园景物并进行描述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真正参与进来,自己想象,自己思考,做到 learning by doing.
    在之后的说课环节,盛老师围绕着《大学英语3》这门课的课程性质及定位, 教学内容及模式,教学策略及原则,考核与评价体系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以本堂课为例,详细讲解了“研讨式六步教学法” 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教务部李继芳副部长对课程进行了点评,她称赞了本堂课有别于其他课堂的教学设计及方法,对于理工科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学生的课堂互动参与度能达到这么高,非常的不容易,并对大外部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方面所做的努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李老师特别指出,盛老师把课堂知识教学和对学生育人引导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真正起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并把自己对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文章的读后感和在座的老师进行共勉,值得大家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