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下午,带着钱国英副校长对6位老师代表学习作品的精彩点评,历时一个半月的第一期“课程建设项目”培训班圆满结束。此次培训班不仅得到了上课教师学员们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还吸引了不少未能参加培训的教师“走后门”来上课。 “课程建设培训班”由教师发展中心与教务部联合举办,第一期课程是针对15门入选“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的主持人进行专题培训,目的是让项目主持人能顺利并高质量地完成教改项目,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与建设水平。 此次“课程建设”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设计与课程建设”、“信息化资源建设”、“内容提炼与汇报技巧”、“PPT制作技术”等四大模块。具体学习:教学理念与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典型案例分析、如何进行课程汇报、信息化与教学改革、信息化与课程建设、微课与教学组织、微资源建设、课改项目总结汇报技巧及内容提炼、课件制作等方面的方法和技能。采用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模式,参加课程的教师要在讨论课时上交作业并汇报。第一讲钱国英副校长作关于“教学理念与课程设计”的专题培训后,老师们就领到了课后作业——“结合讲课内容,按照自己的主题选择一个项目进行课程设计”。讨论课中,各小组发言代表汇报小组的课程设计,由各二级学院教学院长,督导进行点评。老师们也表示,钱校长讲的不仅是一些理念,更涉及到一些实际的操作,教大家如何进行课程设计,掌握课程设计与课程建设理念与内容精髓,对老师们改革与完善所授课程的课程设计方案非常有帮助;关于课程建设信息化的系列讲座给我印象最深,笔记里、脑子里、电脑里都记得满满的,让我们学会了课程信息化建设技术,学会了制作微课;课程申报内容提炼与汇报技巧讲课中,主讲老师们归纳的要点很有趣,很实用,让我们见识了什么是真正的汇报、什么是凝练、什么是提升… 本次培训课程中,还有不少经典话语让老师们记忆犹新,很受启发。如彭新敏所说:“无论是申报书的填写,还是总结和汇报都需要‘张力’”,“汇报和总结要让内容和艺术结合起来,才能抓住评委,在众多的汇报中胜出”;李浩老师“微课微到极致是质量”;钱校长“本科应用型人才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专业人才为定位,因此基于生活与社会问题研究领域进行核心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研究性教学课程设计方法非常有效。” 而本期培训班也得到了学员的一致好评,许多老师表示:培训班非常实在,对我的教学和科研有实际的帮助,以后能把学到的知识贯彻到教学中,并且更勇于报一些教改的项目;学员之间课后都能积极交流和分享,互相学习,互相提高,无形中对大家又是一种促进和提高;内容丰富,与教师的教学、自我提升与发展密切相关,很多有价值的资料就是通过这次培训获得的;每一个项目培训都实实在在,不搞形式主义,无论讲课的与听课的都能坦诚交流,能学以致用;培训中的每个主题都非常好,对我帮助很大!上课的每一分钟都没有虚度…” 培训班更像是一个大家互相学习的大家庭,班级有专门的QQ群,每一期老师讲的PPT都会及时挂到群共享里,方便大家互相学习,老师们还在群里交流上课的心得,分享学习资料。精彩的授课内容,丰富的培训资料也吸引了更多的老师,每次旁听的20个名额都被“秒杀”,还有老师直接打电话希望能“走后门”过来听课。有意思的是,很多老师“不想毕业”,因为毕业了按照规定就不能再来下期培训班听课学习新的东西了。 据悉,第二批“课程建设”培训班即将在12月初拉开序幕,采用推荐加自愿相结合的报名方式,上课一般都安排在周二、周五以及周六,以便让老师也有更宽裕的时间来学习。 让我们期待第二期“课程建设培训班”能使更多教师有所收获,并学以致用! (教师发展中心、教务部 学生记者 朱哲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