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育人 润物无声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12-02浏览次数:98

       

    1120下午,“看得见的课堂与看不见的育人”主题沙龙在1305教室举行。文化与传播学院姜宇清教授主讲,来自各学院、部门的30位教师参加本次活动。

教师的职责在于“教书育人”,“教书”是课堂中的主要活动,而“育人”却常常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姜教授以自己“一次文学写作课堂命意练习”为例,生动地描绘了看得见的课堂与看不见的育人故事。在工作中,他认为教师们都在摸索着积累经验,就像大狗和小狗:小狗整天忙碌,寻寻觅觅寻找猎物;而大狗竖起耳朵静卧一旁,凭着经验一旦发现猎物,哪怕在很远的地方,它都能够迅速冲上前去,漂亮地完成一次猎物行动。大狗的沉稳与百发百中成功率的是小狗无法企及的,但小狗却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小狗终究会成为大狗。育人也是如此,它是一个潜移默化、不断深入的过程。

在文学写作中,散文、小说、诗歌各具特色,姜教授用现场的课堂命意写作练习,锻炼学生在极短的时间里增强判断力、强化写作与分析技能,同时以恰当的鼓励激发学生的潜在优势,把看不见的育人融入看得见的课堂中,教学效果非常好。

短短的一小时,姜教授或朗诵、或分析、或讲解,整个讲座酣畅淋漓、一气呵成,老师们听的还意犹未尽。沙龙活动结束了,好几个老师还留下来,继续与姜教授探讨文字之美,表达之妙,并相约继续就课堂教学与育人进行深入研讨。

教师发展中心

主要观点:

1.小狗一直在寻觅,大狗却能鼻子朝天,轻松嗅到猎物,但小狗终将成为大狗。

2.母爱大于一切。

3.我们很多教师像寻寻觅觅的小狗。

4.有形的世界,看不见的人。

5.看得见的课堂,看不见的育人。

6.万里精神的核心就是“担当”。

7.谁敢来啖一口她用一生煮出的苦茗。

8.育人如春雨,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