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下午,教师发展中心“高校教师走进企业与企业合作”沙龙活动如期举行。现代物流学院院长楼百均教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从高校教师为什么要走进企业、国外的做法、高校教师怎样实现与企业合作以及企业需求与教师能力问题四个方面与教师们进行了轻松而有意义沟通交流,来自不同部门的30余位教师参加本次活动。 楼教授以长安企业与重庆大学合作案例为先导,阐述了在人才合作、教育合作和科研合作三方面需要高校教师走进企业,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价值。楼教授认为,高校教师走进企业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要解决企业驱动与经费问题、政府的鼓励政策以及教育部门的改革配合等问题。他分析了广东省的案例,2005年9月,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广东省高校教师参与产学研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自主创新资源进一步丰富;为企业聚集和培养了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提升了高校办学水平,拓宽了毕业生就业渠道。他还介绍了国外的做法。英国剑桥大学通过保障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签订短期合同,制定学院制度,鼓励教师兼职,进而推进教师积极投入产业界。日本的大学向社会敞开大门,学校各研究组织吸纳外单位研究人员参加并进行学术交流和协作,学校邀请一些大企业的负责人来校就最前沿的学术动态和最新科研成果开设专题讲座,大力推广流动研究体制等,大学和企业的双向参与为高校教师提供广阔舞台。分析我国国情、结合自己的经验,楼教授认为:行业协会是科研合作的最佳途径,它能有效连接教师与企业。而教师个人也要时常思考企业究竟要做什么?自己与之合作的途径又是什么?教师要从利用各种有效途径开展合作、找准切入点、清楚自身定位以及了解并研究所处的行业等四个方面着手实现校企合作。 楼教授一个多小时的经验分享,让老师们对于如何与企业的合作有了新的体会与收获。
教师发展中心 2013.11.28 主要观点: 1.行业协会是科研合作的最佳途径。 2.积极参与,互动联系。 3.放下架子与面子。 4.走出去,做好自己,推销自己。 5.教师需要找到自身价值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