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课程设计能力 促进学习能力发展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12-12浏览次数:78

      

    126日,第二期课程建设培训班如期开班,副校长钱国英教授围绕如何提升课程设计能力,从专业教学中的作用与任务、课程设计的方式与MOOC课程的特点和课程设计策略三个方面与老师们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钱校长剖析了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作用与任务,指出教材不等于优化的课程设计。她分析了“以知识为中心”、“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以学术问题解决为中心”的三种课程设计方式的特点,强调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性,教学模式应为学习者提供有趣味性和主动性的学习体验,以项目完成和问题解决为中心,培养学生持续与终生学习的能力。

谈到当前课程建设的特点与趋势,她认为课程建设将向信息化、项目化(片段化)、便捷化、可视化、自主化发展。因此,在课程安排上将精讲内容控制在1221分钟左右最为有效。她向大家介绍了MOOC的特点与要求。她认为,学习平台的开放性与网络化,学习方式的交互性与社区化,教学内容的问题性与专题化,学习资源的开放性与信息化,学习行为的自主性与个性化,这些都需要依托科学的课程设计。

对于课程设计的策略,钱校长主张教师以现实社会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她以台湾的流通与连锁管理模块课程设计及自己的生物化学综合设计为例,从教学理念、培养体系设计、课程设计方法三个方面做了介绍。

最后,钱校长为第二期培训班的学员布置了第一次作业。

“钱校长讲的不仅是理念,更涉及到实际的操作和目前课程建设的前沿知识,让我们掌握了课程设计的理念与内容精髓,教会了我们如何进行课程设计,对老师们改革与完善所授课程的课程设计方案非常有帮助”。这是培训教师的反馈评价,也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教师发展中心

主要观点

1.教材不等于优化的课程设计。

2.教学模式应为学习者提供有趣味性和主动性的学习体验,支持持续与终生学习。

3.良好的学习效果需要依托科学的课程设计。

4.研讨的关键是:学生讨与论的引导、教师的点评。

5.评价项目与培养目标相连。

6.一门优秀的研究性教学课程,需要根据课程核心知识的学习要求,设计阶段性问题及其导学方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与互动交流环境,以引导学生开展良好的学习研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