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炒“高考状元”应当标本兼治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6-27浏览次数:75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季。每年的高考成绩一经公布,对“高考状元”的炒作便大行其道,媒体、学校、社会培训机构和商家都会积极投身其中。即便不是炒作“高考状元”,围绕高考的“成绩排名”、“升学率统计”也是习空见惯,人们对此往往抱有极大的热情。事实上,对“成绩”和“状元”的推崇,背后蕴含着复杂的原因。当前,不仅炒作“高考状元”不值得提倡,禁炒“高考状元”更要从教育部门自身做起。

  禁炒“高考状元”,治标之策不可少。针对“高考状元”的炒作,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曾经三令五申,要求各地不得对高考考生的成绩进行排名,不得公布“高考状元”。但从历年的情况看,只要高考成绩一出,围绕“高考状元”的炒作依然如火如荼。尽管“禁炒令”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看上去也不过是一个治标之策,但在现阶段依然不可缺少。

  治标的关键还是要切中要害。“高考状元”的炒作,看似是媒体、社会培训机构和商家在作怪,但“曝料曝料”,没有“料”怎么曝?提供“料”的源头一定是在教育内部,这一点难道不需要我们反思吗?有了“禁炒令”,如果是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泄露了考生信息,那就应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如果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认为成绩排名、升学率统计不可避免,关键是媒体或培训机构等不应擅自将其公之于众,那么“禁炒令”至多只能算是个号召,全凭自觉自律。设想一下,即使媒体、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有了这份自觉自律,那么企业商家的赞助行为该由谁来监管?网络炒作又该由谁来制约?毕竟他们的影响力同样不可小视。归根结底,防止“曝料”还要管住“料”才是。

  禁炒“高考状元”,治本之策不可缺。从源头上看,人们之所以对炒作“高考状元”如此热衷,主要还是因为教育评价体系存在缺陷。一直以来,除了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似乎还没有找到更具说服力的标准,用以对学校的教育质量进行评价。也正因为如此,推进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改革,才是禁炒“高考状元”的治本之策。日前,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提出了评价改革的一个新思路。其核心是把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方面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内容,其中的每一项评价内容都有细化和可测量的具体指标,增强了评价工作的可操作性。事实上,推进综合评价改革,就是要从根本上扭转那种重考试分数、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重最终结果、忽视学校进步和努力程度,重甄别证明、忽视诊断和改进的评价思路和做法。

  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综合评价改革的根本目的,也势必会从源头上给“高考状元”的炒作降温。当然,综合评价观念的树立需要假以时日,综合评价改革的推进还需要有一个过程,不能寄希望于改革立竿见影。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并不是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指标,这样的认识一旦为全社会所认同,大家恐怕也就不会再像今天这样痴迷于考试成绩,热衷于炒作“高考状元”了。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我们不能把禁炒“高考状元”的矛头指向“高考状元”个人。在围绕“高考状元”的各类讨论中,常常会听到或看到一些数据和实例,主要用来佐证昔日的“高考状元”在日后发展中如何平庸。即便这些数据和实例能够站得住脚,也大可不必以此类推,有意无意地给今天的“高考状元”冠以“日后平庸”的标签。高考毕竟只是一次考试,凭着一次考试成绩就要苛求于人的一生,是不是实在有些不尽情理呢?(汪明)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