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上午,由浙江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主办,浙江万里学院、宁波大红鹰学院承办的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师发展中心联席会议在浙江万里学院隆重举行。浙江省教育厅高教处及高科处、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师培训中心的领导,省内37所高校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师资管理人员以及从事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浙江万里学院执行校长应敏教授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他介绍了浙江万里学院的基本情况。浙江万里学院创新办学15年,始终恪守“以生为本,以师立校,面向市场,国际接轨”的办学理念,初步形成了应用型的办学定位,服务型的办学追求,创业型的办学特色和国际化的办学特征,重视学生创业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设立创新创业基金、创新教育学院,逐步形成了职业的培养机制和方式。浙江万里学院教师发展中心2010年成立至今,依照教师成长规律,坚持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培养,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师资培训活动,较好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中心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教师科研素养、倡导校企结合实践能力、创设“教师共同成长”团队实践平台 等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浙江省教育厅高教处王国银副处长莅校并讲话。他认为,“好教师就是好大学”。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座谈会上提到“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是好老师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点。我省高校教育发展中心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和高等教育的新要求要有三大把握:一要把握大势,明确方向;二要把握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势;三要把握浙江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总线。要推进教师发展中心转型,从学生的视角来分析如何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来评价一堂好课,学生的需要、学生的追求是教师发展中心努力的方向,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要积极探索以学定教,以学研教,研学促教,研学评教活动;要做实做细,研究如何提高教师小班化教学的能力与水平、教师改革课堂的能力与水平、教师分组分类教学的能力以及教师集体观摩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评价、现代教学组织的能力。他强调,各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去处,学校对高校教师队伍的新要求,谋划教师发展中心改革教育的新篇章,做好六方面工作:谋划中心总体工作;开设开发好课程;丰富工作内容;探寻工作方向;优化培训内容;完善工作细则。
浙江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主任李伟健教授提出“教师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高校应有效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岗位需要,提高基本教学能力、教学理论能力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浙江万里学院副校长钱国英教授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的报告,报告中她结合出访经历,简要介绍了英国、美国高校教师发展体系和专业发展标准。并从教师发展中心的角度介绍了浙江万里学院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浙江万里学院教师发展中心秉承“释放教师潜能、追求卓越教学、提升科研层次、倡导身心健康”的工作理念,不仅培训教师的专业技能,还将工作评价以实用要求、岗位聘用条件加以明确,强调教师的反思,注重同伴合作。针对学校开展的研究性教学改革,相应开展了一系列培训活动,如以课程为载体,举办了四期课程建设培训班,培训班采用听讲座、做作业、小组研讨、专家点评的研究性、合作式的学习方式,注重课程设计理念提升及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提升教师们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师发展是如“水”的事业,在日常工作中,中心注重“引”、“导”、“疏”,让教师有尊严地多样化。截止2015年6月,浙江万里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就“促进教学、提升科研、提高效能”等模块,共组织了142场小众化的教师发展培训,受益人数4941人次,共计751人。浙江万里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在 “终身学习、行动研究、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课题研究”等方面较好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东南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李宵翔教授做了《大学教师职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的报告,报告中,他就高校教师发展的现状与挑战、东南大学教师发展的实践、问题与思考三个问题与专家代表进行了探讨,并从国际视角阐述了教师发展的细则。他认为,教师工作的关键是“教与学”,要将“我知故我教”转变为“我教故我知”。东南大学鼓励各学院自发建立发展机制,由下而上开展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下午,会议特设两个分会场,分别围绕“应用型本科建设与教师发展中心”和“教学发展与青年教师”两个议题进行分组讨论。经过一天的学习与交流,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既学习了国内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又对各校开展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活动有了深入了解,对本校如何更好地开展教师培训、促进教师发展有了新的借鉴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