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理论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高校外语专业教学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对于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与外语专业素养同步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外语专业教学要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系,构建一套比较完备的将思想政治教育嵌入外语教学的课程思政体系,形成外语专业教育新格局。
二、为什么要进行外语课程思政建设?
1. 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守好意识形态阵地
教师应当正确认识西方文化,吸取西方文化精髓,树立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的安全观,有意识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外语课堂,加强价值观教育。
2.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
教师要增加中国文化内容,把中国文化作为外语课程思政的基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四个自信”。
3.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将服务于国家培养国际专业人才的战略目标
教师要重点提升学生对“中国道路”和“中国外交”的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握。将来在国际舞台上,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外语阐释国家政策和维护国家利益。
4.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将大大提升外语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
外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将“中国文化”“中国道路”“中国外交”等元素融入外语课堂教学,提升外语教师的政治理论素质。
因此,外语教师多角度探寻思政内容和教学内容的融合点,采用混合式教学法将真善美、国学经典、时事辨析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涵融入教学,增强课程思政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使英语课堂由单纯的英语技能塑造转向对学生品格塑造和价值引领的主阵地。
三、“三联+三导”混合式教学模式
英美报刊选读课程通过“三联+三导”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三联”指线上+线下双平台联动,学生+教师双主体联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双课堂联动。“三导”包含课前引导,课中指导,课后辅导。
第一步是课前自主获取知识,达到“全面预习、激励求知”的目的。这一步通过线上展开,要求学生进行预习,达到最大程度的激励求知。
第二步是课中互动内化知识,达到“问题导向、深度思维”的目的。教师基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提前设计好思政元素融入的环节,采用BOPPPS教学法,鼓励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第三步是课后巩固拓展知识,达到“复习巩固、深度拓展”目的。课后布置线上开放式作业,充分发挥“三联”作用,教师评价或同学互评,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双课堂联动作用,思政教育由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
课后多种形式的开放式作业包含“新闻读吧”、“新闻译吧”、“新闻诵吧”、“新闻论吧”。
“新闻读吧”让学生阅读教师指定的新闻报道,旨在培养思辨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新闻读吧”内容源自央视新闻那年今日中的先进人物事迹,正能量的榜样作用帮助形成正面人生观和价值观;“新闻诵吧”让学生自选英语新闻,模仿地道新闻报道的语音语调,旨在提高人文素养;“新闻论吧”模块中,学生从思政角度讨论本周最新话题,培养全球化视野。
“三联+三导”混合式教学法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得出结论,对价值观念进行引导和渗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和世界观。
外语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师要有机地融入思政元素,用情感激发情感、精神感染精神、价值引领价值,让文学与文化齐飞,思想与思辨共舞,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前行、相得益彰,构筑育人大格局。